检索结果:
返回 8 结果。
排序:
- 作者: 胡新宇 ( 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
- 出处: 252 2011 第8期 P81-82
- 关键词: 理念 辩证关系 审美观点
- 摘要: 声乐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解决声音问题,而且是全方位展现教师驾驭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过程。要想达到提高学生声乐水平的预期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综合思考的能力。
期刊
- 作者: 胡新宇 (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
- 出处: 253 2010 第2期 P43-44
- 关键词: 母音 感觉 技术水平 歌唱共鸣 气息运用 音乐修养 歌唱姿势 生理机能
- 摘要: 练声与歌唱相结合是唱歌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想提高自身演唱作品的技术和水平,就有必要对二者相结合的技巧进行探索。本文主要阐述了练声与歌唱相结合的具体措施,把握好这一环节,对每个人歌唱艺术生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 作者: 胡新宇 (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
- 出处: 253 2007 第3期 P70-72
- 关键词: 闭口哼鸣 开口哼鸣 共鸣点 集中位置 假声的“半声”
- 摘要: 哼鸣做为声乐最基础的练习,也是声乐家们更高技巧所必须掌握的和发展的必备技巧之一。声乐中很多技巧的运用,实际上是相互平衡的关系。比如说打开喉咙,与哼鸣就是相互权衡的。涉及这些方面的技巧问题,哼鸣在声乐技巧和演唱实践中永远是绕不过去的中心问题。
-
被引量:2
- 作者: 胡新宇 (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
- 出处: 253 2007 第4期 P84-85
- 关键词: 混合声 杜普雷 卡鲁索 半声 帕瓦罗蒂 中声区 歌唱技巧 艺术歌曲 声乐家 换声区
- 摘要: 美声时代的男高音普遍运用以“咽音”为核心的唱法。直到法国的杜普雷带有的胸声C3在歌剧里成功的运用,“掩盖的胸声”和降低喉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后,不论是什么唱法,在过渡声区向上普遍使用了以真声为基础的高音唱法。20世纪,第一个公开反对用假声的歌唱家是卡鲁索。但是,他的一些歌剧和艺术歌曲中的中声
-
被引量:2
- 作者: 胡新宇 (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山西太原 )
- 出处: 249 2007 第6卷 第4期 P109-110
- 关键词: 意大利元音“i” 打开喉咙 过渡声区
- 摘要: 意大利元音“i”(国际标准音标[i])音是意大利美声训练中最古老的辅助练声的方法之一,也是声乐家们更高技巧所必须掌握和发展的必备技巧之一。无论简单、复杂的的音符、音高,还有纷繁复杂语系的语言,对于美声的要求来说,“i”音发出的位置是意大利美声学派检验声音好坏的核心和标准。
-
被引量:1
期刊
- 作者: 胡新宇 (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
- 出处: 166 2007 第4期 P74-75
- 关键词: 假象 面罩共鸣 头腔共鸣 西洋唱法 延展性 概念 共振 声乐
- 摘要: 我国声乐界一贯讲究追求的所谓“头腔共鸣”不等同于西洋唱法中经常提到的那个“面罩共鸣”概念。所谓“头腔共鸣”指的仅是头腔部位产生的共鸣,它或可具有延展性,使之通达鼻腔、口腔、咽腔、喉腔、胸腔,进而随之产生“共振”,可这种产生“共振”效果的整体混合的声音在听觉上所产生的概念,就是Bel Canto常说的
- 作者: 胡新宇 (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
- 出处: 166 2006 第12期 P78-79
- 关键词: 男高音 美声 古典 借鉴 教学 CD唱片 60年代 单声道
- 作者: 汪岷,胡新宇 (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 )
- 出处: 1739 1999 第2期 P84-85
- 关键词: 琵琶大师 编谱 指法 艺术成就
- 摘要: 李芳园先生是清末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在琵琶编谱、拟定指法和培养后人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又“好为托古”,擅改乐曲调高,造成一定混乱。本文较全面地对李芳园的功绩和失误作评述
-
被引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