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
返回 9 结果。
排序:
- 作者: 郑红秀 ( 太原师范学院政法系 )
- 出处: 249 2013 第12卷 第4期 P37-38
- 关键词: 电视调解节目 隐私权 隐私权保护
- 摘要: 电视调解节目在其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侵犯当事人隐私权的现象,而这与电视调解节目运行机制的特点密切相关。电视调解节目运行机制既包括电视节目运行的特点,如电视屏幕具有动态直观性,电视节目运作具有冲突性和戏剧性,电视节目传播受众广泛,等等;又包括调解纠纷活动的特点,如调解纠纷活动的目的在于解决纠纷,所调解
-
点击量:1
- 作者: 郑红秀 ( 太原师范学院政法系 )
- 出处: 2785 2013 第12卷 第4期 P37-38
- 关键词: 电视调解节目 隐私权 隐私权保护
- 摘要: 电视调解节目在其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侵犯当事人隐私权的现象,而这与电视调解节目运行机制的特点密切相关?电视调解节目运行机制既包括电视节目运行的特点,如电视屏幕具有动态直观性,电视节目运作具有冲突性和戏剧性,电视节目传播受众广泛,等等;又包括调解纠纷活动的特点,如调解纠纷活动的目的在于解决纠纷,所调解
- 作者: 郑红秀 ( 太原师范学院 )
- 出处: 925 2012 第7期 P83-85
- 关键词: 电视节目 调解纠纷 娱乐性 道德伦理 局限性
- 摘要: 近一段时间,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了调解民间纠纷的电视节目,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是,电视节目在调解纠纷功能方面表现出了一些局限性,即电视节目的娱乐性与解决纠纷的目的性存在冲突;电视节目调解的纠纷类型范围较窄;调解说理重在道德,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灌输和传播;电视调解节目缺乏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保护以及电视
-
被引量:5
- 作者: 郑红秀 ( 太原师范学院 )
- 出处: 925 2009 第11期 P85-87
- 关键词: 农村 民事纠纷 和为贵 传统文化
- 摘要: 目前法学界有观点认为,和为贵其含义为通过忍让达成维持和谐人际关系的结果,这种理解过于偏颇。其实,传统的和为贵思想在指导农村纠纷解决方面更为强调纠纷处理的方法,即以求和的思想具体衡量农民对纠纷解决的特殊要求,恰到好处地处理纠纷,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
-
被引量:2
- 作者: 郑红秀 ( 太原师范学院政法系 山西太原 (030012) )
- 出处: 1557 2009 第3期
- 关键词: 法学本科教育 实践性教育 法律职业能力 理论教育
- 摘要: 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正面临着困惑.由于忽视法学科目的实践性,我国法学本科教育长期以讲授课本理论知识为主,实践中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不理想且司法实践能力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法学教育方法的局限,于是实践性教育方法成了近些年法学教育改革的焦点,但是目前我们形式上的实践性教育并没有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实质
-
被引量:1
- 作者: 郑红秀 ( 太原师范学院政法系 )
- 出处: 2785 2009 第8卷 第3期 P161-163
- 关键词: 法学 教育
- 摘要: 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正面临着困惑。由于忽视法学科目的实践性,我国法学本科教育长期以讲授课本理论知识为主,实践中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不理想且司法实践能力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法学教育方法的局限,于是实践性教育方法成了近些年法学教育改革的焦点,但是目前我们形式上的实践性教育并没有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实质
- 作者: 郑红秀 ( 太原师范学院政法系 )
- 出处: 3162 2009 第21卷 第11期 P85-87
- 关键词: 农村 民事纠纷 调解 中国
- 摘要: 目前法学界有观点认为,“和为贵”其含义为通过忍让达成维持和谐人际关系的结果,这种理解过于偏颇。其实,传统的“和为贵”思想在指导农村纠纷解决方面更为强调纠纷处理的方法,即以求和的思想具体衡量农民对纠纷解决的特殊要求,恰到好处地处理纠纷,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
- 作者: 郑红秀 ( 太原师范学院 )
- 出处: 213 2008 第31卷 第4期 P112-114
- 关键词: 法院调解 当事人诉权 审判权 正当程序
- 摘要: 在我国,贯穿在诉讼程序中的法院调解制度有其存在的理论和社会基础。法院调解的很多制度弊端都源于其以审判权为本位,缺乏当事人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机制,导致忽视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当事人诉权被边缘化。当前,应在正当程序理念下构筑法院调解中当事人诉权对法官审判权的制约机制,以实现当事人诉权的保护。
-
被引量:3
- 作者: 郑红秀 (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1 )
- 出处: 213 2005 第28卷 第1期 P58-59
- 关键词: 保障人权 审讯沉默权 侦查讯问 刑讯逼供
- 摘要: 长期以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侦查讯问阶段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如侵害嫌疑人人格尊严、健康权甚至生命权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些问题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保障人权理念的淡薄。在人权保护呼声高涨且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我国应该确立审讯沉默权制度,赋予嫌疑人沉默权。
-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