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
返回 25 结果。
排序:
- 作者: 李晶,梁建军 ( 太原师范学院思政部 )
- 出处: 249 2017 第16卷 第2期 P113-115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教学 问题 引导 激励
- 摘要: 为了改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沉闷、乏味的现状,加大其实践教学力度是必要的。教师要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并结合“原理”课程的不同内容进行生活探讨式、视频讨论式、学生自主授课式等多元化实践教学,为学生搭建“原理”课程的实践交流平台。此外,还应建立在学生的期末测评中加入“原理”课程实
-
点击量:2
- 作者: 李晶,梁建军 ( 太原师范学院思政部 )
- 出处: 2785 2017 第16卷 第2期 P113-115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教学 问题 引导 激励
- 摘要: 为了改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沉闷、乏味的现状,加大其实践教学力度是必要的。教师要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并结合“原理”课程的不同内容进行生活探讨式、视频讨论式、学生自主授课式等多元化实践教学,为学生搭建“原理”课程的实践交流平台。此外,还应建立在学生的期末测评中加入“原理”课程实
期刊
- 作者: 梁建军 ( 太原师范学院思政部 )
- 出处: 249 2016 第15卷 第6期 P13-16
- 关键词: 信仰 生命教育 转型期 生命关怀观
- 摘要: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问题是关系到每个人安身立命和如何对待生命的根本问题。所以,开展生命教育首先应该关注人的信仰问题,这是每个个体生命存在的根本问题。
期刊
- 作者: 梁建军 ( 太原师范学院思政部 )
- 出处: 2785 2016 第15卷 第6期 P13-16
- 关键词: 信仰 生命教育 转型期 生命关怀观
- 摘要: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问题是关系到每个人安身立命和如何对待生命的根本问题。所以,开展生命教育首先应该关注人的信仰问题,这是每个个体生命存在的根本问题。
期刊
- 作者: 梁建军 ( 太原师范学院 )
- 出处: 925 2014 第8期 P7-11
- 关键词: 毛泽东 对外开放思想 毛泽东思想
- 摘要: 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即孕育着对外开放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中,进一步阐述和丰富了这一思想,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未能完全
期刊
- 作者: 梁建军 ( 太原师范学院 )
- 出处: 3162 2014 第26卷 第8期 P7-11
- 关键词: 毛泽东 对外开放思想 毛泽东思想
- 摘要: 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即孕育着对外开放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立建设道路实践中,进一步阐述和丰富了这一思想,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未能完全实现
- 作者: 康丹丹,梁建军 (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太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
- 出处: 6 2012 第32卷 第24期 P31-33
-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德育建设
- 摘要: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高校德育建设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通过理论体系的支持、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与外部社会环境的优化,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德育工作中的生态失衡现象,进而开拓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高校德育建设的新局面。
- 作者: 康丹丹,梁建军 (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太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山西太原 (030012) )
- 出处: 1531 2012 第8期 P31-33
-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德育建设
- 摘要: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高校德育建设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通过理论体系的支持、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与外部社会环境的优化,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德育工作中的生态失衡现象,进而开拓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高校德育建设的新局面。
- 作者: 梁建军,孙琥瑭 ( 太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云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 )
- 出处: 6 2011 第33期 P44-45
- 关键词: 人 道路 至善 哲学对话
- 摘要: 人类从古至今,一直满怀梦想与愿望,试图摆脱有限、寻求无限,从而实现超越。也正因此,促使人类不停地寻找各种不同的超越之路,也因之而表达出不同的至善愿景。人、道路与至善是中西哲学对话的三大基石。
- 作者: 梁建军,韩建萍 ( 太原师范学院社科部;太原师范学院政法系 )
- 出处: 809 2010 第6期 P177-180
-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后危机时代 社会发展 变化
- 摘要: 化"危"为"机",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危机、应对危机以及把握后危机时代的新变化。后危机时代是指危机已经触底进而处于复苏阶段。自2010年世界步入后危机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诸多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实力和影响加速上升,政府作用更加明显,解构极化思维模式,经济进入高
-
被引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