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检索banner
高级检索
全部字段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刘沛江

  • 职称:讲师
  • 研究方向: 语言
  • 学科领域:音乐,舞蹈,汉藏语系
  • 所属二级机构:文学院
  • 成果数量:6条, 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6

作者类型

任何
第一作者

2

其他

4

语种

任何
中文

6

类型

任何
期刊

6

更多

时间

任何
2024

1

2022

1

2020

1

2019

1

2018

1

2017

1

更多

收录

任何
中文核心期刊(北大)

1

统计源期刊(中信所)

1

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南

1

更多

关键词

任何
河曲民歌

1

文本化

1

起承转合

1

左权“开花调”

1

场景

1

文本

1

形容词

1

类型特征

1

书写

1

地域叙写

1

语法范畴

1

浪漫

1

跨地域接受

1

陌生化

1

离别

1

衬词

1

地域

1

读者接受

1

生活化叙事

1

祁太秧歌

1

更多

中图法分类

任何
艺术

3

音乐

2

舞蹈

1

语言、文字

1

汉藏语系

1

更多

教育部学科

任何
艺术学

3

音乐与舞蹈学

3

...
文学

1

外国语言文学

1

...
更多

基金

任何
更多

合作单位

任何
中央民族大学

1

更多

来源刊物

任何
民族艺林

3

民族艺林(银川)

1

语言研究

1

名作欣赏

1

更多

合作者

任何
孙崇荃

1

更多
检索结果: 返回 6 结果。
排序:
  • 作者: 孙崇荃,刘沛江 ( 太原师范学院 )
  • 出处:  233  2024 第29期
  • 关键词: 山西民歌 衬词 起承转合 地域叙写 
  • 摘要: 山西民歌衬词有起承转合的功用:曲首衬词的“起”为启示引入,句中衬词的“承”为协调音节、加衬扩充,连接衬词的“转”为连接过渡、平衡结构,曲尾衬词的“合”为稳音押韵、引深收束。它们呈现出以“那”为主的地域特征,语气词的语气赋情,近指和远指的指代功能、割裂效用,增强了语词的表现力,呈现出民歌语词形式与内容
  • 作者: 刘沛江 (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
  • 出处:  930  2022 第1期
  • 关键词: 祁太秧歌 生活化叙事 程式化叙事 共生融合 
  • 摘要: 作为新近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祁太秧歌是晋中盆地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的综合体艺术。它具有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不仅是对农村故事、民间习俗的生活化叙事,更是在叙事真实基础上的类型化和程式化,以适应并服务于口传心授的传播、创造形式,达到生活化叙事到程式化叙事的共生
  • 点击量:2

  • 作者: 刘沛江 (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
  • 出处:  930  2020 第2期 P127-131
  • 关键词: 左权“开花调” 浪漫 地域 书写 
  • 摘要: 左权'开花调'是山西民歌的重要类型,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以描写青年男女情爱为主,运用浪漫诗意的叙写方式,表达女性视角下的忠贞热情和浪漫情趣,并填词即兴,极具浪漫主义情调。
  • 点击量:2

  • 作者: 刘沛江 (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
  • 出处:  2887  2019 第1期 P115-120
  • 关键词: 河曲民歌 ABB式叠词 文本化 陌生化 跨地域接受 
  • 作者: 刘沛江 ( 太原师范学院 文学院 )
  • 出处:  930  2018 第2期 P80-85
  • 关键词: 离别 “走西口”民歌 文本 场景 读者接受 
  • 摘要: “离别”是山西河曲“走西口”民歌的典型场景。独唱形式、文本作者和文本录体现着单声音、单叙述和单主体记录的场景缺失。跨文本的阅读,将“别前”“别中”和“别后”的离别主体互动,在读者接受层面重新构造完整的场景,带入自我的体验和情感,实现双重美学价值。
  • 点击量:2

  • 作者: 刘沛江 (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
  • 出处:  174  2017 第37卷 第2期 P117-127
  • 关键词: 藏缅语 形容词 语法范畴 类型特征 
  • 摘要: 藏缅语存在开放性的形容词词类,形容词的类型特征表现在形容词词类、语法和句法范畴等方面。文章用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来考察藏缅语形容词的类型特征,通过形态较发达和分析性较强两种语言类型的共时差异,探讨其复杂的类型特征——兼具体词和谓词性特征,分析其类型复杂的原因。
  • 点击量:3

共6条记录 1/1 第一页 [1] 最后一页 到第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