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检索banner
高级检索
全部字段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张志琴

  • 职称:副教授
  • 研究方向: 重复,文学文体学,致切斯特菲尔德伯爵书,文本议题,思想主题
  • 学科领域:常用外国语,教育,欧洲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 所属二级机构:外语系
  • 成果数量:17条, 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17

作者类型

任何
第一作者

13

其他

4

语种

任何
中文

17

类型

任何
期刊

17

更多

时间

任何
2016

1

2015

2

2013

2

2012

2

2011

3

2010

2

2000-2009

3

1990-1999

2

更多

收录

任何
更多

关键词

任何
重复

4

文学文体学

3

雨中猫

2

女性意识

2

致切斯特菲尔德伯爵书

2

文本议题

2

思想主题

2

文体分析

2

悖论

2

圆周句

2

修辞

1

葛底斯堡演说词

1

衔接

1

语法翻译法

1

变异

1

词汇

1

阅读教学

1

文体

1

语法

1

新课程标准

1

更多

中图法分类

任何
语言、文字

8

常用外国语

8

文学

3

中国文学

1

欧洲文学

1

文学理论

1

文化、科学、

2

教育

2

更多

教育部学科

任何
文学

11

外国语言文学

9

中国语言文学

2

...
教育学

2

教育学

2

...
更多

基金

任何
更多

合作单位

任何
山西大学

3

更多

来源刊物

任何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

4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

4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

新课程学习·下

1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1

更多

合作者

任何
更多
检索结果: 返回 17 结果。
排序:
  • 作者: 张志琴 (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
  • 出处:  574  2016 第36卷 第11期 P62-63
  • 关键词: 葛底斯堡演说词 文体 语法 词汇 修辞 
  • 摘要: 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词语言结构较为复杂,词汇难度虽然不大,但整体呈现较为庄重且生动容易理解。本研究以林肯于1863年11月19号在葛底斯堡的演说词为研究对象,从演说词的语法、词汇和修辞三方面探讨该演说词的特点,以期为读者深入理解该演说词提供参考。
  • 作者: 张志琴 (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
  • 出处:  249  2015 第14卷 第5期 P93-98
  • 关键词: 致切斯特菲尔德伯爵书 文本议题 思想主题 文体分析 
  • 摘要: 《致切斯特菲尔德伯爵书》是英国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散文,被誉为'作家的独立宣言'。信中,塞缪尔·约翰逊一方面机智地提出了自己的文本议题(textual thesis),即运用反讽的方式对切斯特菲尔德的两篇文章作一个礼节性的回应;另一方面传达了一个供读者思索的深层的但却是明确的思想主题(conceptu
  • 被引量:1

  • 作者: 张志琴 (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
  • 出处:  2785  2015 第14卷 第5期 P93-98
  • 关键词: 致切斯特菲尔德伯爵书 文本议题 思想主题 文体分析 
  • 摘要: 《致切斯特菲尔德伯爵书》是英国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散文,被誉为“作家的独立宣言”。信中,塞缪尔·约翰逊一方面机智地提出了自己的文本议题,即运用反讽的方式对切斯特菲尔德的两篇文章作一个礼节性的回应;另一方面传达了一个供读者思索的深层的但却是明确的思想主题,即猛烈抨击厚颜无耻的权贵们不顾一切沽名钓誉的嘴脸
  • 作者: 张志琴 (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
  • 出处:  249  2013 第12卷 第5期 P122-124
  • 关键词: 文学文体学 悖论 圆周句 重复 
  • 摘要: 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是选择文学文本中具有文体特征的语言,从词汇、语法、修辞和篇章等层面对其进行文体分析,发现其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运用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五册收录的文章《此处无声胜有声》从修辞、句法和词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使学
  • 作者: 张志琴 (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
  • 出处:  2785  2013 第12卷 第5期 P122-124
  • 关键词: 文学文体学 悖论 圆周句 重复 
  • 摘要: 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是选择文学文本中具有文体特征的语言,从词汇、语法、修辞和篇章等层面对其进行文体分析,发现其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运用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五册收录的文章《此处无声胜有声》从修辞、句法和词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使学
  • 作者: 张志琴 (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
  • 出处:  249  2012 第11卷 第5期 P106-107
  • 关键词: 重复 女性意识 雨中猫 
  • 摘要: 文学文体学认为突出或前景化是文学语言最基本的特征,小说文体学家始终把突出作为其研究方法的核心。劳治在研究19世纪和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时,在突出的形式方面运用了更为广泛与灵活的概念——重复。海明威小说《雨中猫》通过语言重复表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 作者: 张志琴 (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
  • 出处:  2785  2012 第11卷 第5期 P106-107
  • 关键词: 重复 女性意识 雨中猫 
  • 摘要: 文学文体学认为突出或前景化是文学语言最基本的特征,小说文体学家始终把突出作为其研究方法的核心.劳治在研究19世纪和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时,在突出的形式方面运用了更为广泛与灵活的概念—重复.海明威小说《雨中猫》通过语言重复表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 作者: 张志琴 ( 太原师范学院 )
  • 出处:  1213  2011 第4期 P124-125
  • 关键词: 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 进步指标 新课程标准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场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运动,于199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的《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并在1999年重新修订。《标准》将美国外语教育标准归纳为Communication,Cultures,Connections,Comparisons and Communities。本文介
  • 被引量:1

  • 作者: 张志琴 (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
  • 出处:  249  2011 第3期 P94-96
  • 关键词: 文学文体学 前景化 变异 
  • 摘要: 文学文体学将作品的阐释和语言描写有机结合起来,主张对文本细读以找出与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相关的、被突出的即前景化的语言特征,然后运用适当的语言学工具对有关的语言结构进行分析,阐明他们的文学意义。前景化的表现形式为变异,可以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分析变异现象,从而揭示其表达的主题意义及文体效果。
  • 作者: 张志琴 (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
  • 出处:  2785  2011 第10卷 第3期 P94-96
  • 关键词: 文学 文体论 
  • 摘要: 文学文体学将作品的阐释和语言描写有机结合起来,主张对文本细读以找出与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相关的、被突出的即前景化的语言特征,然后运用适当的语言学工具对有关的语言结构进行分析,阐明他们的文学意义.前景化的表现形式为变异,可以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分析变异现象,从而揭示其表达的主题意义及文体效果.
共17条记录 1/2 第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到第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