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检索banner
高级检索
全部字段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周珊

  • 研究方向: 对话,建构,再创造,审美距离,陌生化手法
  • 学科领域:常用外国语,语言学
  • 所属二级机构:外语系
  • 成果数量:8条, 属于本单位的个人成果8

作者类型

任何
第一作者

6

其他

2

语种

任何
中文

8

类型

任何
期刊

8

更多

时间

任何
2018

2

2017

3

2016

2

2014

1

更多

收录

任何
更多

关键词

任何
对话

2

建构

2

再创造

2

陌生化手法

2

类比式翻译

2

审美距离

2

再现

2

分布式认知

1

认知置换

1

叙述视角

1

认知加工

1

教学评价

1

翻译失语

1

移情

1

主体性

1

命题网络

1

建构-整合

1

译者

1

功能翻译理论

1

翻译过程

1

更多

中图法分类

任何
语言、文字

6

常用外国语

3

语言学

3

更多

教育部学科

任何
文学

6

外国语言文学

3

中国语言文学

3

...
更多

基金

任何
更多

合作单位

任何
更多

来源刊物

任何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

2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

2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1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

1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1

更多

合作者

任何
更多
检索结果: 返回 8 结果。
排序:
  • 作者: 周珊 (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
  • 出处:  578  2018 第37卷 第7期 P67-70
  • 关键词: 翻译过程 教学评价 分布式认知 
  • 摘要: 翻译教学评价要摆脱对译文的批评指正、翻译技巧灌输的单一模式,把翻译认知过程看作广泛的“分布式”认知过程,关注学生译者个体内部自省、师生交流互动、同伴互评共享以及运用外部媒介、结合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多维、动态地评价并指导学生在“翻译学习共同体”中成长互进,在各个翻译环节中更新个体认知结构,建构个性化
  • 点击量:2

  • 作者: 周珊 (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
  • 出处:  2487  2018 第34卷 第2期 P53-58
  • 关键词: 翻译失语 认知加工 命题网络 建构-整合 
  • 摘要: 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对源语语言符号的认知加工出现中断或偏差,则无法将源语的深层命题准确流畅地表征在译入语中,失语从而产生,使译文晦涩生硬、语无伦次或带有严重的翻译腔。因此,从认知加工的基本单位——命题出发,发掘学生译者在定位节点、激活命题网络、梳理关系命题、进行双语匹配、表征对应解码命题这些环节中
  • 点击量:1

  • 作者: 周珊 ( 太原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 )
  • 出处:  522  2017 第32卷 第2期 P47-51,118
  • 关键词: 移情 认知置换 叙述视角 
  • 摘要: 移情是对审美客体的认知性“置换”过程。在诗词创作中,诗人睹物感怀,并把自身感情类比式地投射给感知对象,使自身与对象浑然交融。由于完形建构的方式不同,诗人对审美对象的叙述视角进行不同方式的移情识解。在诗词翻译中,译者应“目的化”模仿,平衡调和与诗人和译语读者的审美关系,移情地“复制”或调整诗人情感的寄
  • 作者: 周珊 ( 太原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 )
  • 出处:  249  2017 第16卷 第2期 P98-101
  • 关键词: “留白”翻译 对话 建构 再创造 
  • 摘要: “留白”是一种对作品全局绝佳的衬托方式,它开放性地“召唤”读者能动参与完成作品意义的建构。为达到画面整体效果的完形,译者应合理把握主体间性的三元关系,在思想的不断“对话”与融合中,采用“以略译略”的翻译方式再现“留白”的传神魅力。
  • 点击量:1

  • 作者: 周珊 ( 太原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 )
  • 出处:  2785  2017 第16卷 第2期 P98-101
  • 关键词: “留白”翻译 对话 建构 再创造 
  • 摘要: “留白”是一种对作品全局绝佳的衬托方式,它开放性地“召唤”读者能动参与完成作品意义的建构。为达到画面整体效果的完形,译者应合理把握主体间性的三元关系,在思想的不断“对话”与融合中,采用“以略译略”的翻译方式再现“留白”的传神魅力。
  • 作者: 周珊 ( 太原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 )
  • 出处:  249  2016 第2期 P94-97
  • 关键词: 审美距离 陌生化手法 再现 类比式翻译 
  • 摘要: “陌生化”意指打破读者对文本的审美定式,利用形式的新奇变异,增加感知难度和时间,以期打破索然无味的阅读,重新激发读者的审美欲望。换言之,陌生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唤醒”,延长阅读的审美距离。类比式翻译借由两种语言形式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理并表征与原文形式对等的审美距离,以“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法传达艺术
  • 点击量:1

  • 作者: 周珊 ( 太原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 )
  • 出处:  2785  2016 第15卷 第2期 P94-97
  • 关键词: 审美距离 陌生化手法 再现 类比式翻译 
  • 摘要: “陌生化”意指打破读者对文本的审美定式,利用形式的新奇变异,增加感知难度和时间,以期打破索然无味的阅读,重新激发读者的审美欲望。换言之,陌生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唤醒”,延长阅读的审美距离。类比式翻译借由两种语言形式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理并表征与原文形式对等的审美距离,以“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法传达艺术
  • 作者: 周珊 ( 太原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 )
  • 出处:  737  2014 第11期 P40-41
  • 关键词: 译者 主体性 功能翻译理论 
  • 摘要: 传统的翻译研究认为,译者在落笔翻译之时往往束缚于原文的枷锁。然而翻译实践证明,译者并没有就此变得缩手缩脚,反而根据预期的交际功能,跳出一支支美轮美奂的舞蹈,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因此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译者主体性在文本选择、翻译目的与策略的精妙抉择等方面的体现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共8条记录 1/1 第一页 [1] 最后一页 到第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