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
返回 23 结果。
排序:
- 作者: 吕丽军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 )
- 出处: 3845 2023 第6期 P111-115
- 摘要: 英藏敦煌S.0996号《杂阿毗昙心经卷第六题记》,是北魏冯太后和孝文帝执政时期最有权势的外戚,昌黎王冯晋国组织大规模抄写“一切经”中的一篇题记。通过供养“一切经”,佛教写经规范得以建立,并影响了之后各代写经模式。因为有了大量佛经写本,佛经目录在南北朝时期不断编制,为后代《大藏经》形成做了充分准备。冯
-
点击量:3
期刊
- 作者: 吕丽军 ( 首都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 )
- 出处: 2464 2021 第4期 P60-69
- 关键词: 书写 唐代 敦煌写本 书手 书法教育
- 摘要: 唐代专精于楷书的书手群体对官方和社会大众产生的影响超过了当时著名书法家对他们的影响.以敦煌为代表的唐代民间书写教育在普及大众等方面上,其作用甚至超过了皇室贵族开展的书写教育,在教材及师资上也有相应的保障.唐代,统治者将面向贵族开展的书写教育进一步制度化,科举亦对书写水平有严格的要求,这使得唐代社会的
-
点击量:2
期刊
- 作者: 吕丽军 ( 首都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 )
- 出处: 2464 2021 第8期 P60-69
- 关键词: 书写 唐代 敦煌写本 书手 韦法教育
- 摘要: 唐代专精于楷书的书手群体对官方和社会大众产生的影响超过了当时著名书法家对他们的影响。以敦煌为代表的唐代民间书写教育在普及大众等方面上,其作用甚至趨过了皇室贵族开展的书写教育,在教林及师资上也有相应的保障。唐代,统治者将面向贵族开展的书写教育进一步制度化,科举亦对书写水平有严格的要求,这使得唐代社会的
-
点击量:2
- 作者: 吕丽军 ( 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 )
- 出处: 21 2019 第7B期 P140-143
- 关键词: 唐代 吐蕃 抄经 佛教
- 摘要: 英藏S.27二《金光明寺写经人名》、S.7945《僧俗分团名簿》等几件写卷是唐代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关于抄写佛教经卷制度的真实记录,本文以这几件表面看似不相关的经卷为研究对象,通过探寻其内在联系,为无纪年的写卷确定书写时间,同时梳理出吐蕃官方写经生群体及写经的运行机制和流程。
- 作者: 吕丽军 ( 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 )
- 出处: 3343 2018 全国第二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
- 会议录: 全国第二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
- 关键词: 书法教育 学科建设 教学机制 评估体系
- 摘要: 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已发展了超过半个世纪,书法由附属于其他学科下的一个方向发展为独立学科“书法学”,各个高校的书法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如学科归属、统一教学大纲、统编书法教材、教学评价机制、师资、学生就业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以及如何切实可行地解决这些问题,会大力促进高等
-
点击量:1
- 作者: 吕丽军 ( 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 )
- 出处: 249 2018 第17卷 第2期 P91-93
- 关键词: 刘勰 萧衍 南朝 书法品评
- 摘要: 南朝是一个文艺批评活跃的时期,不同朝代的书法理论家及其他艺术领域的理论家都在试图建立一个文艺评价体系,确立批评标准。各艺术领域相互影响,理论家们不约而同地对\'骨\'\'法\'的品评标准有深度的关注和论述。梁武帝萧衍及其群臣以及宋齐时的诸多书法理论家在书法领域确立了\'骨\'\'法\'的品评标准,对
-
点击量:4
- 作者: 吕丽军 ( 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 )
- 出处: 370 2018 第4期 P70-74
- 摘要: 近年来,对书法学科建设的思考成为高等书法教育界的一个核心问题。回首过去, 2004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主办了“中国书法文化国际论坛——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学者云集,各高校书法专业负责人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此次会议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对此后高等书法教育发展和学
-
点击量:3
- 作者: 吕丽军 ( 太原师范学院 )
- 出处: 2464 2018 第4期 P21-24
- 摘要: 近些年来书法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招收书法专业的高校数量快速增长,书法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多,国家层面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专家学者都从教材、教法、课程设置等众多角度进行深入探讨。笔者认为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于师资问题。
- 作者: 吕丽军 ( 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 )
- 出处: 2785 2018 第17卷 第2期 P91-93
- 关键词: 刘勰 萧衍 南朝 书法品评
- 摘要: 南朝是一个文艺批评活跃的时期,不同朝代的书法理论家及其他艺术领域的理论家都在试图建立一个文艺评价体系,确立批评标准。各艺术领域相互影响,理论家们不约而同地对“骨”“法”的品评标准有深度的关注和论述。梁武帝萧衍及其群臣以及宋齐时的诸多书法理论家在书法领域确立了“骨”“法”的品评标准,对后世书法品评具有
- 作者: 吕丽军 ( 太原师范学院 )
- 出处: 2464 2018 第4期 P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