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
返回 5 结果。
排序:
- 作者: 陈亚平 ( 太原师范学院 历史与文博学院 )
- 出处: 249 2024 第23卷 第3期 P1-10
- 关键词: 太原师范学院 校史 溯源 历史沿革
- 摘要: 1905年山西巡抚张曾敭奏请设立山西师范学堂,次年增设优级师范学堂,称山西两级师范学堂,山西现代师范教育从此起步.民国时期,山西师范教育历经曲折,但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为培育新国民、发展新文化做出巨大贡献,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培育了基干力量.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成立山西省教育学院,并在太
- 作者: 陈亚平,南华 ( 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 )
- 出处: 1218 2023 第37卷 第2期 P32-36,89
- 关键词: 永定河 淤地 占垦 季节周期
- 摘要: 康乾时期,人们在垦种永定河下游滩地、淤地的过程中,结合他们对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河流汛期和粮食作物生长规律的认识,调整农业种植模式,形成以一水一麦为代表的种植模式,在季节性气候和汛期变化的空隙获得农业发展空间,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收入。清朝政府适应这样的淤地利用模式,促进水涸空间及时种植,发展地方经
期刊
- 作者: 陈亚平,田文英 ( 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 )
- 出处: 1256 2021 第39卷 第4期 P10-14
- 关键词: 河官研究 河道总督 河务官
- 摘要: 河官是清朝总揽治河系统的专业官员,对河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清廷在河官培养和任命上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并在河道治理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学界对于清代前中期河官的研究,集中在河官制度、河工体制、河督及其下属河务官等方面,解释了河官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关于治河人物的研究侧重典型河官的治河方略与成效及其与沿河
- 作者: 陈亚平 ( 太原师范学院 )
- 出处: 2943 2011 第3期 P91-93
- 作者: 陈亚平 ( 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 )
- 出处: 2785 2007 第6卷 第5期 P123-127
- 关键词: 巴县档案 乡约 保长 地方秩序
- 摘要: 使用“第三领域”概念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清代基层社会秩序建构问题.这里,我们以清代巴县档案为依据,探讨巴县乡约、保长、客长等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实际状况,解释巴县的乡约、保长、客长制度与清代乡约、保甲制度之间的联系,分析这些人对基层社会秩序的作用、功能及其局限性.